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传统轨道、选线、路基和公路方向的基础上,建成了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实验室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与运营的重大需求和自身特色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经多年的凝练,形成了包括高速铁路线下工程设计理论与结构技术、高速铁路轨道与轮轨系统动力学、高速铁路线路规划与设计、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与灾害防治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针对对我国四川及西部地区地域范围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气候环境差异大等特点,围绕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需求,以及国内外道路工程研究热点和难点,在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道路维护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形成了路面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道路勘测设计新技术、高等级道路管理与养护维修新技术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依托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平台,以中共党员为主的道路与铁道工程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当前我们的主要成果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对于后期的运营维护和灾害防治方面研究不足,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来临,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交通基础设施服务,铁道系如何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等都是我们今后发展面临的问题。为此,铁道系及铁道支部多次开会研讨,希望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为学科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家充分认识到,只有注入新鲜血液,特别是高端人才才能尽快建立起新的研究方向。
为此,铁道系进行了长期调研,多方评估,在bevictor伟德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杜彦良院士和王郴平教授。杜彦良院士长期致力于大型工程结构(设备)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在大型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可靠性评价、智能材料与结构、TBM施工技术与故障诊断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可帮助铁道系开辟道路与铁路工程结构安全领域的研究方向;王郴平教授长期致力于道路工程表面伤损检测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他的到来可为铁道系开辟检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方向。这两个研究方向正是后高铁时代智能交通领域急需发展的研究领域。
对于引进上述两位高端人才,我系党员均表示大力支持,同时也在尽可能配合两位教授开展工作,到目前为止,王平教授的研究团队已参与了杜彦良院士的研究课题。艾长发、杨荣山和阳恩惠老师正全力配合王郴平教授开展实验室建设。相信在全系党员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努力工作下,铁道系会有新的更亮眼的表现。
供稿铁道教工支部编辑范宇
来源:bevictor伟德研究生新闻中心